走进博物馆的展厅,我们常常会被那些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所吸引,但是也有一些青铜器由于长埋地下,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它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损坏。为了让这些青铜器重新焕发光彩,文物整形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整形修复前后对比图-
在文物修复中,青铜器的整形方法分为六种,分别是:捶击法、模压法、撬压法、顶撑法、切割法和加温法。今天我们先带大家了解这六种整形方法中的前两种。我们在整形之前首先要考虑器物的腐蚀程度、变形程度及自身的金属性质,如金属的强性、弹性、塑性、厚度等因素,然后再决定采用何种整形修复方法。
锤击法是青铜器整形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根据铜器胎质的伸展性,通过敲击以恢复其原来形态。普遍适用于厚重、延展性强的青铜器,进行局部坑陷的整形。如果青铜器是圆形、弧形或凹形的,锤击时可以根据弧度大小制成不同弧度的铅砧等器具,以适应变形的区域,然后向相反的方向锤击,使弧形或凹形表面逐渐向内收缩或扩散,直到恢复原来的形状。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在敲打时一定要注意节奏,该紧时紧,该松时松,该停时停敲,千万不要一鼓作气敲到底,这样很容易敲断。
模压法适合于铜胎较薄、韧性好、腐蚀轻的铜器。模具用铜、锡或木块制成,分阴、阳两模,把变形的铜片或部位按照适合弧度置于模具内,然后利用合适的钳子夹住模具,缓慢加压。加压时需时紧时松、不断观察,以防断裂。对于薄而硬且有轻微腐蚀的铜胎。多用锡钳或木钳等在其上慢慢按压,变形的铜板恢复大约三分之一时,停顿一下,释放压力,检查变形铜板恢复的是否正确,再按压第二次。压缩应通过拧紧和松开来进行,直到变形的青铜零件恢复原来的形状。铸造后的轻微变形,可以用锤击的方法解决。如果卸下压力后仍有轻微的变形,可以再次使用锤击法来解决问题。
本期青铜器修复的整形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剩下的四种整形方法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马 越
责编:崔睿华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