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出土的木材遗存
![](/wp-content/uploads/hlvfeqh3rml2731.png)
木材是古代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之一,早在史前时期,先民就有意识利用木材,如木骨泥墙,独木舟等都是先民的智慧结晶。这些木材被带入居址,或偶然或有意的保存下来,最终形成木材遗存。
木材遗存包括木炭、干木材和湿木材。与木炭相比,后两种保存环境比较严格,比如干木材多见于沙漠等干燥地区,湿木材则需要饱水的埋藏环境。
![](/wp-content/uploads/mk102e5qqr52732.png)
图一
饱水墓葬
年代约战国晚期
湖北云梦郑家湖秦墓
![](/wp-content/uploads/ufi1gomyfe42733.png)
考古遗址出土的木材样品主要来自乔木的树干部分,我们先采集样品,然后鉴定具体种属。一些木材遗存可能受到挤压变形,或不同程度的腐烂,因此鉴定较为困难。
木材遗存的采样和鉴定方法如下:
1、采集样品。不同部位的木材可能来自不同种属,因此,我们采样的部位要尽量全面,必须详细记录木材的具体取样位置,以便后续的研究和讨论。
2、鉴定种属。先将木材样品切成一厘米左右的正方体;然后,在小方块横、径、弦三个方向的切面上切出薄片;最后,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结构特征,并与现生木材相比较,最终鉴定出具体种属。
图二 木材的横、径、弦切面
![](/wp-content/uploads/cdo30hdbr0k2735.jpg)
图三 木材切片
![](/wp-content/uploads/jiqqjwdts0w2736.png)
考古出土的木材遗存研究是植物考古研究中的重要分支。
第一,鉴定结果可以反映出遗址及周围局部区域的植被等自然环境。比如楠木多生长于长江以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第二,研究古代先民对木本植物的利用种类、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等。有研究发现,北京大葆台汉墓中的棺椁使用了楠木,这说明,起码在西汉时期,人们就意识到楠木作为棺椁的优越性能,高等级贵族会从遥远的南方运输高级木材来制作棺椁。
所以,木材遗存的发现和研究,对我们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wp-content/uploads/iewpkqb5rzh2737.png)
参考文献:
王树芝. 木材考古学概论[J]. 农业考古, 2017.
唐丽雅,祝静,赵军,等. 湖北云梦县郑家湖墓地M274葬具木材研究 [J]. 农业考古, 2024.
罗运兵, 赵军, 史德勇等. 湖北云梦县郑家湖墓地2021年发掘简报[J]. 考古, 2022.
大葆台汉墓发掘组等. 北京大葆台汉墓[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
责编:祝 静
责编:崔睿华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