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教育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丝路驼铃——北宋胡人牵驼画像砖

作者:

发布日期: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公元前2世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影响至今。

  胡人是我国古代汉人对除了汉人之外的部族的称呼,通常指中国北方及西方的游牧民族。胡人的面部主要特征为圆目、高鼻、翘须,生活方式与汉人迴异,且颇具特色。大量胡人奔驰于丝绸之路进行着信息的传递,他们是沿着丝绸之路而来的异域商人和文化使者,这些文化交融在画像砖上也留下了特有的“印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北宋胡人牵驼画像砖,就是丝路繁华的证明。

  这件画像砖为正方形实心砖,1985年9月出土于宝鸡市南郊长岭机器厂宋墓,边长29.7cm、厚5.25cm。

砖的正面高浮雕一位深目高鼻梁、满面胡须的胡人,头戴一折角尖顶帽,身穿紧袖长袍,扎着腰带,衣服皱折纹路清晰可见,脚蹬长筒靴子。胡人的右手执辔(pèi)绳,用于牵驼,左手前举迈步向前行进状态。身后有一双峰骆驼,背负绳索捆扎的方形箱夹,昂首抬蹄,紧跟胡人步伐前进。

画像砖匠艺精湛,制作细腻,色彩明快,线条勾勒流畅,形象逼真。

北宋胡人牵驼画像砖上的胡人形象 

汉胡人陶奁盖上的胡人形象收藏单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画像砖是中国古代墓葬中嵌在墓壁上的一种装饰性建筑材料,也有少量被用于装饰宫殿建筑,陕西咸阳宫殿遗址出土的战国晚期宫殿踏步用的大型龙纹画像砖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画像砖实物。画像砖的表面用木模压印或雕刻出各种图像,有宴乐、人物、车马、收割、放牧、舞蹈、神话故事、军事等各个方面,画面,涉及内容广泛丰富,图案精彩,极具时代风格,它不仅反映了时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经济、民俗的珍贵实物资料。

  宋墓胡人牵驼画像砖的出现,生动地描述了宋代往来于丝路之上进行贸易的胡人形象,反映了宋代经济繁荣的盛况,证实了当时丝路的畅通,说明丝路仍然是沟通东西方交通的陆路主干道,贡使与胡商依然络绎不绝,长途跋涉于丝绸之路中。河西、陇西、西域,甚至西亚、欧洲的各种商品,相继运送中原内地;而中原的丝绸、茶叶、陶瓷及科学技术等,也通过贡使、胡商等带回西域及中亚。

这件胡人牵驼画像砖无疑是北宋时期中西方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以及古代中西贸易往来的珍贵实物证明。

编辑:崔睿华

责编:崔睿华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