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渐好
冬已尽
Hello~ 大家好
闭馆不闭展,网上看展览
文物活起来,抗疫做贡献
宝博微课堂又与大家见面了
今天宝博君带您欣赏双鱼纹镜
金代铜镜主题纹饰十分丰富,虽有不少仿汉、仿唐、仿宋之作,但也有创新之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常见的金代铜镜有双鱼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瑞花镜等等,其中以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双鱼纹镜在金代铜镜中数量最多,是最富有特色的代表铜镜类型,其艺术成就了金代铜镜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境界。
双鱼镜——直径15.9厘米,重816克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 )
这面双鱼铜镜为圆形,平顶圆钮,镜背面布满了动感的水波纹,与水草纹相配映,丰满生动。钮的两侧各有一条肥硕的鲤鱼,首尾相接,逐浪嬉戏,洋溢着一派吉祥欢乐的气象,以灵动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手法,生动的再现了双鱼在水中畅游的场景。
鱼与人类关系密切,是水中常见的动物,繁殖力强,特别是鲤鱼的形象被古人崇尚,寓意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生生不息。与“利”,“余”、“裕”谐音,“利余”、“利裕”有物阜丰饶富裕吉庆之意。“鲤鱼跳龙门”也是仕途高升,飞黄腾达之意。
下面让宝博君带大家了解双鱼镜的历史渊源吧!
壹.历史发展
鱼是我们远古祖先的图腾之一,鱼纹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象形纹饰中,数量最多、最典型。随着历史的发展,鱼形纹饰逐渐由氏族崇拜演化为民间追求富裕、吉庆、幸福的象征,而广泛受到人们的珍视。
历史上,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有用鱼袋盛放鱼符(如下图)作为重要场合出入的等级标志制度,该制度始于唐初,盛至唐宋,宋后渐衰。
鱼符
隋唐以及宋时汉族人对鲤鱼的崇拜,对女真人难免不无影响,例如《金史·五行志》中就记载女真人把鲤鱼充作祥瑞的象征。金代实行的鱼符、鱼袋制度也当是推崇鲤鱼的反映。女真人视鲤鱼为祥瑞,以鲤鱼献祭,王公大臣均配挂鲤鱼标志。女真人便具备创制和展示“鱼”形象的文化基础,而这正是金代双鱼镜广泛出现并迅速流行的历史原因。
贰.地域影响
金代双鱼纹镜大量出现的地域原因
公元1115年,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在我国东北建立金朝。在金朝版图内的松花江流域,不乏江河湖泊,渔产非常丰富,尤其江河中多鲤鱼。女真人建国后,他们除进行农业经济外,捕捞鱼类以维系生活。鲤鱼与女真人的生活关系由此甚密,结下了难解之缘。
因此,金代双鱼纹镜的大量出现,凝聚了金代女真人对鲤鱼的喜爱,亦沉淀着女真人生活的感知和超现实的想象。同时,双鱼纹镜在金代的辉煌,也是历史上我国北方民族间文化,尤其是女真文化、契丹文化和汉文化交流r融合和相互影响升华的一个重要体现标志。
叁.文化寓意
金代双鱼纹镜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
双鱼纹镜能够在金代大量出现,其文化内涵,有学者作过专门探讨,其说法归纳如下:
(1) 双鱼纹铜镜是金人表达祥瑞之意的体现。
鱼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传统的祥瑞纹样,其表明古人追求吉祥如意、祈求平安祥瑞的美好愿望。
(2) 双鱼纹铜镜是金人祈求多子多孙的意愿表达。
中国是宗法社会,社会关系多靠血缘纽带来维系。子嗣问题关系宗族命运,所以历来受到人们极大地关注。
金朝因要与南宋抗争和巩固国土,因此需急速增加人口,所以在铜镜中以鱼为纹饰图案,是金人祈求人丁兴旺、代代相传的意愿。
(3) 双鱼纹镜体现了金人对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鱼是水中最常见的动物,由此被赋于司水降雨的职能,甚至被尊为“鱼伯”、“水君”,与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息息相关。另外“鱼”、“余”谐音,人们以之寓以“年年得利”、“餐餐有余”,寄予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殷切祝福。
(4) 双鱼纹镜体现了金代人们对于幸福美满爱情的基本追求。
双鱼在构图上,两两相对,嬉戏于水中,其实很含蓄的表达了男女之间恩爱缠绵、形影相随的美好情意。观之,一种心相吸、情相悦、进而体相合的意境骤然而生。
(5) 金代双鱼纹镜中的双鱼纹象征着阴阳八卦,具有驱邪避灾之功能。
有研究者认为:金代双鱼纹镜中的双鱼纹即是八卦纹中阴阳鱼的变形,而八卦在道教文化体系中早已具辟邪的功能。所以在金人心目中双鱼纹镜具有驱邪避灾、祈福保佑的功能。
(6)双鱼纹镜是阴阳反转“喜相逢”纹样,充满了生命力。
“喜相逢”是中国吉祥纹样中典型的爱情符号之一,是将精神层面的爱情通过视觉物化表现产生。此艺术形式的运用长盛不衰,充满着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它因爱生“形”,托“形”造境,以“形”传情;其纹样产生的源头“双鱼纹”最早反映了传统爱情的浪漫。这种反转对称的“双鱼”架构,就是一个充满运动张力而又和谐美满的“喜相逢”纹样。
古代任何一种纹饰,都是有其寓意的。如果说龙凤纹多是涵有皇家贵族的气概,那么鱼纹则具有广泛的民间性、人民性,可谓难能可贵。
编辑:王 瑛
责任:翟慧萍
审核:康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