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个人·崇德
每个民族的道德观都是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传承、接续、发展而来的。周初统治者反思尊神敬鬼的殷商骤然亡国的教训,由此产生了天命观念、检朴精神和敬德保民的思想。这种用个人德行修养来克制私欲的方式,是中华民族廉洁文化的发端。
第一节 以民为本
《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 商代末期,商王尙巫好人祭,而周人已发展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德政思想,并以之指导君主施政,这种朴素的民本观念也是四方部族归顺周人的基础。
人殉人祭
在商代,特权者常用人殉和人祭来进行祭祀仪式满足个人统治。在甲骨文中常有用羌人(先秦时期西北部族)俘虏来祭祀的记录。
殷墟祭祀坑中的无头尸体(图为1930年代殷墟发掘时的照片)
北京大学藏商代甲骨记载了商王在一场祭祀活动中献祭了100个羌人
为民务实
“周”字,郭沫若先生认为是“田中有种植之形”,田里阡陌纵横,地中五谷繁盛,因此,《说文解字》云:“周,密也。” 田地里密密麻麻的粮食就成为“周密”一词的初意。也是周人务实,善于农耕的佐证。
左为金文与甲骨文“周”字,右为周原出土的“田”字陶文拓片
周罍
西周
宝鸡益门堡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曰: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也。”当猃狁(先秦时期西北部族)南侵,周人首领古公亶父不愿意牺牲人民以保持君位,于是带领人民从戎狄杂居的豳地(今泾河上游一带)迁徙到更宜居的周原(今岐山扶风交界处)定居。
周人南迁图
《诗经·大雅·绵》记载:“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古公亶父定居周原后,立即带领族人划分井田、修建灌溉、泄洪的水利系统。考古工作者在周原发现了联通自然与人工水系的水网遗存以及陶水管等水利遗物,证明了周人城市设施的完善。
周原水系示意图
西周陶水管
周原凤雏遗址出土
《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记载:“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为了让民众过上更富裕的生活,周王改进生产工具,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周原地区出土的诸多生产工具就是这一史料的实证。
周原出土的石制、铜制、骨制工具
四方来朝
周人的民本思想吸引周边部族争相归附,并进行联姻,成为翦商的重要力量,灭商之后,周人给以这些异姓功臣封地采邑,体现周人不徇私的政治特性。宝鸡地区发现了大量高等级商末周初非姬姓贵族墓地,说明当时对这些有功之臣的优待。
高领袋足鬲最早为刘家文化姜戎部族所创造使用的陶器(图中的鬲为石鼓山墓地所出)
马鞍形口沿罐是寺洼文化西戎部族所创造使用的陶器(图中的罐为竹园沟墓地所出)
宝鸡茹家庄墓地所出男铜人与三星堆遗址所出青铜大立人十分相似,显示出可能与巴蜀文化有关
未完待续……
编辑:阮海峰
责编:郭 晶
审核:李 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