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遮燥意
悠悠夏日长
·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唐)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鸇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诗词赏析
这首节气诗完整地描述了小暑三候。随着小暑的到来,热风扑面;大雨来临之际,竹子在风中喧闹,雷声中山色灰暗;一场场雨下来,门窗上有了潮湿的青霭,台阶上长有绿苔;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小暑介绍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表示夏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很多地区的平均温度已经超过30度,有时热浪袭人,有时也有突如其来的暴雨。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气也越来越闷热。
古人如何避暑纳凉
在雍城遗址姚家岗宫殿遗址中发现了一处先秦藏冰设施——凌阴遗址。凌阴冰窖是一个半地下式的方形夯土大坑,形似覆斗,口大底小,可贮藏冰块190余立方米,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四周有低矮的围墙、回廊,屋顶可以防止光线直射,与外界气温隔绝,通道底部的排水道与白起河相连通,水道东高西低,可以及时排出冰窖内消融的冰水。
《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描写了古人在自然条件下凿冰藏冰的劳动场景。在每年腊月最寒冷的时候,管理凌阴的官员监督奴隶们在封冻的河面上凿好冰块,运回冰窖,然后在冰块周围盖上厚厚的稻糠,再用泥层层封住,最后将门一道一道插上,起到防光、防热、防风的作用。等到来年夏天,取出封藏的冰块以供贵族防暑、降温等。
凌阴冰窖的设计,体现了秦人的智慧,这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代藏冰库。
小暑习俗
《周书》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小暑时节,蟋蟀因暑热离开田野躲至庭院,古人利用蟋蟀好斗的特性,将其放入斗栅中进行观赏性搏斗,逐渐发展成一种民间娱乐活动。
在过去,中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小暑三候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根据黄河流域周边地区景物结合二十四节气特点,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
一候 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 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因地面气温太高,老鹰飞到清凉的高空活动,姿态勇猛。鸷(zhì)是指凶猛的鸟。
编辑:周博芳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