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气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为鸠
惊 蛰
唐 · 刘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释文:陌上杨柳刚刚抽芽,枝叶稀少,尚未能成荫。而池塘中的鲫鱼鲥鱼,却早已迎春嬉戏游动,像杨柳倒影入水成荫。忽然间春天的第一声雷响,惊起蛰伏的世间万物,竞春生长!
壹
历史渊源
惊
节气
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贰
惊蛰三候
一侯:桃始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惊蛰之日,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去,才始作春归。
二候:仓庚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仓庚,黄鹂也。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
三候:鹰化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人浪漫,春来时候,老鹰渐无踪影,布谷却多见,以为鹰化而为鸠,即布谷鸟。
叁
惊蛰习俗
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蒙鼓皮
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
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编辑:吕卓艺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