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教育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石之美者谓之玉

作者:

发布日期:


图片
图片

☆ 宝博微课堂 ☆

石之美者谓之玉

图片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九千年前的小南山文化先民们就在选石制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一些精美的石头打磨成饰品,用来装扮自己、美化生活,中国灿烂辉煌的玉文化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从现代矿物学角度来说,玉分为硬玉和软玉。硬玉就是缅甸玉或翡翠,软玉主要指的是透闪石、阳起石一类,因其化学成分不同而呈现出各种颜色。

而古人对玉的理解则比较宽泛,《说文解字》中记载:“玉为石之美者。”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美丽的石头就是玉”。在古人眼里,玉不仅涵盖硬玉、软玉,还包括水晶、玛瑙、珊瑚、琥珀、煤精、绿松石、青金石、滑石、萤石、玉髓等颜色、质地各异的石头,正是我们今天对玉的广义理解。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几种古人眼中的“美石”。

琥珀是距今4500—9900万年前的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琥珀的硬度低,质地轻,触感温润细致,有宝石般的光泽与晶莹度,属于非结晶质的有机物半宝石,轻巧玲珑。琥珀大部分为透明质,颜色以黄色最为普遍,也有红色、绿色和罕见的蓝色。中国古代称琥珀为“遗玉”,有的琥珀只需稍加抚摩,即可释放出迷人的松香气息,具有安神定性的药用功效,所以琥珀自古就被视为珍贵的宝物。《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成帝后赵飞燕就使用琥珀枕头以摄取芳香。

图片

清琥珀弥勒佛像  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绿松石和煤玉,也是古代常见的两种玉石。绿松石,又称松石,因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它是铜和铝的磷酸盐矿物集合体,以不透明的蔚蓝色最具特色。绿松石储备量巨大,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丰厚充足的矿藏储量,中国的湖北、安徽、内蒙、新疆等地都是绿松石的主要产地。绿松石是古老的宝石之一,在我国对绿松石的认识和利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距今6000至5500年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就出土了用绿松石雕琢的鹰形饰。煤玉又称煤精,黑玉、黑琥珀,古人称石墨精,生成于距今约3000万年的新生代第三纪,藏身于几十米甚至数百米的煤海之中。它质地坚硬,结构细腻,比煤黑而亮,是稍轻于煤的特殊材料。由于它横竖纹理明显,成了雕刻的极佳原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煤玉的国家之一,距今7000年前的辽宁沈阳新乐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土了用煤玉制作的饰品。

图片

西周绿松石煤玉玦  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这件西周时期的绿松石煤玉玦材质特殊,是用绿松石和煤玉的伴生矿雕琢而成。工匠利用伴生矿的特征,巧妙地将绿松石和煤玉这两种颜色、材质和硬度不同的玉料制作成玦的两面,既体现了这种矿料的罕见性,又反映出工匠非凡的设计理念和卓越的技艺。

除了这些自然界出产的玉石之外,古代也有人工制成的美石,比如琉璃。

图片

汉琉璃耳珰  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这件深蓝色的汉代耳珰,为透明琉璃质,外形似喇叭,中间有穿孔,上下两面大小不同。耳珰是戴在耳垂上的饰物,战国秦汉时期妇女戴耳珰的风气十分盛行。

琉璃,也叫料器,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玻璃。古代制作琉璃是在熔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加热到1000℃以上使其熔化后自然凝聚形成,其色彩流云漓彩,质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因此古人也叫它“五色石”。至汉代,琉璃的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但制作技术一直掌握在皇室贵族手中,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的比玉还要珍贵。


图片



编辑:崔睿华

责编:崔睿华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