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节气系列: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立秋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07 12:06:00  点击数: 返回列表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立秋 · 解读

宝博微课堂|节气系列: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立秋

甲骨文和金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正面站立于地上,此人双腿分开,保持着直立的姿势。小篆则省略胸腹部,并特别拉长两只脚以加强站立的含义。此字重点强调双脚落于地面,在一个人下面加一横,代表人的脚并不悬空而是落在地面上。

古代臣子上朝时依品秩站立被称为“立班”。“立”字还通“位”,意思是爵次、位次。现在“立”字的含义很多,如“树立”“建立”“设立”......只有确立起新的事物,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宝博微课堂|节气系列: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立秋

说文解字》对秋的解释为:秋,禾穀孰也。简单来说就是粮食熟了,所以我们经常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秋字与粮食并无关联。甲骨文“秋”字写作一只蝗虫或用火烧蝗虫。因为秋季蝗虫多发,故用蝗虫或烧蝗虫来表示这个季节。用火烧蝗虫书写复杂,有时人们会把下面的“火”省略掉,只用蝗虫的部分表示。

当然蝗灾并不是年年都有,而茁壮生长的禾苗则是秋天最常见的景象,于是人们便给甲骨文“秋”字加上了“禾”字旁,而那一堆火有时放于“禾”下,有时又变做“灬”放在蝗虫的下面。但这个字书写起来太麻烦了,所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省去蝗虫的部分,固定地把“秋”写成“禾”与“火”的组合。

 

立秋 · 三候

宝博微课堂|节气系列: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立秋

一侯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也就是说,此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了,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

宝博微课堂|节气系列: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立秋

二侯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点儿说,就是早晨大地上开始有雾气了。

宝博微课堂|节气系列: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立秋

三候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寒蝉开始鸣叫,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

 

立秋 · 习俗

宝博微课堂|节气系列: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立秋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宝博微课堂|节气系列: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立秋

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必须在立秋,取七到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就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宝博微课堂|节气系列: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立秋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END~

编辑:滕晓华

责编:翟慧萍

审核:康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