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诗词话节气 ——冬至,安暖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冬至,是数九寒冬的开始,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到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冬至和正月分开。直至如今,冬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礼记·夏小正》中描述写道:“(十一月)陨靡角,日冬至,阳气至始动。”意思就是冬至太阳开始往北移,北方的阳气逐渐回升。冬至是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之后昼渐长、夜渐短、阳气回升,乃大吉之日。
2024/12/21
查看详情>
宝博微课堂:青铜器的修复整形(下)
继续探讨青铜器修复的四种方法
2024/12/10
查看详情>
宝博微课堂:远古之彩——马家窑彩陶赏析
远古时期,先民们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不仅认识了色彩,还创造了色彩,将大自然中的天然颜料绘至陶器之上,既美化了生活,也开创了艺术。马家窑文化彩陶,因其数量在同文化各类陶器中占到30%以上,而且马家窑彩陶风格古朴、大气、绚丽、典雅,极富地方性特色,这些都是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中的彩陶根本无法比拟的,所以马家窑彩陶也因此当之无愧为史前陶器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2024/12/09
查看详情>
宝博微课堂|诗词话节气:大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2024/12/06
查看详情>
宝博微课堂:石之美者谓之玉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九千年前的小南山文化先民们就在选石制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一些精美的石头打磨成饰品,用来装扮自己、美化生活,中国灿烂辉煌的玉文化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2024/12/05
查看详情>
宝博微课堂:西汉龙纹韘形佩
古人在拉弓射箭时,拉满弓才能将弓箭发射的威力发挥到最大,可由于弓弦较硬,这样的的话手拇指不免会被勒伤,所以人们就制作了一种射箭时可以护手勾弦的工具——韘。
2024/12/04
查看详情>
宝博微课堂:翰墨飘香——党崇雅行书五言联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有历代书画800余幅,大多来自馆内旧藏和捐赠,以清代到民国作品为最盛,其中又以清代、民国近现代时期的宝鸡名人书法作品最为瞩目,多位书法名家“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铭于斯”,他们在家乡宝鸡留下了诸多墨宝,供后人品鉴,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带大家欣赏的是一代贤相——党崇雅的书法作品。
2024/12/03
查看详情>
廉政微课堂:宝鸡出土青铜器中的廉政思想
宝鸡作为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国廉政思想和廉政文化的起源地。在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映射出廉政文化渊源流长的历史。今天我们一起透过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来看西周的廉政思想。
2024/11/29
查看详情>
宝博微课堂:青铜器的修复整形(上)
走进博物馆的展厅,我们常常会被那些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所吸引,但是也有一些青铜器由于长埋地下,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它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损坏。为了让这些青铜器重新焕发光彩,文物整形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2024/11/28
查看详情>
廉政微课堂丨礼分权责
周礼,这一古代中国的核心社会规范与制度架构,不仅深刻描绘了社会的阶层蓝图,还体现了各阶层的价值取向与责任担当。在这一精妙设计的体系中,每个阶层的社会成员均依据其特定的身份与地位,享有相应的权力与利益,同时也需履行各自的义务与责任,这种权责清晰的关系,为社会的平稳运行与和谐共融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11/23
查看详情>
宝博微课堂 | 诗词话节气:小雪 —— 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11月22日至23 日交节。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但此节气期间尽管天气转寒但降水不多,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寒流活跃、降水渐增,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2024/11/22
查看详情>
廉政微课堂| 青铜器“喊”您一起厉行“节约”
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诸葛亮《戒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而“节约”一词最初却来自一件小小的青铜车马器,由它延伸出“节俭”的意义沿用至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文物里的“节约”文化!
2024/11/20
查看详情>

共208条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