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宝博微课堂。
我们都知道在纸币出现之前,人们曾用金币、银币、铜币、贝币等来充当钱币进行买卖交换,且在这些钱币中,流行时间最长、铸造数量最多、最主要的一类便是铜币。作为统一认定的钱币,铜币是需要一定的规范、规模铸造才可以发行流通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铸币的国家之一,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了青铜钱币的铸造,目前考古发掘所见最早的铸币,是商代晚期铸造的青铜贝币。那么古人是如何铸造出钱币的呢?
范铸法是我国传统的青铜器铸造工艺,所以古代钱币也多是范铸而成。范铸工艺中尤为重要的一步便是制作模范,所谓“模范”,其实是含有两个不同的概念,即“钱模”与“钱范”。钱模也叫母范,是用来制作钱范的模具,它不能直接铸造钱币;钱范是最终用来铸造钱币的,所以钱模与钱范也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形制上来看,铸造钱币的“钱范”是和“钱模”正好相反,两件合成如同“榫卯”。下面就让宝博君带大家具体了解一下“模范”吧。
(西汉榆荚半两钱 院藏)
榆荚半两钱是西汉高祖元年至五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间因施行“更令民铸钱”政策,进行的第一次币制改革而大量铸造的小半两钱,此钱因形轻小如榆荚而得名。榆荚半两钱行用时间较长,自汉初铸行榆荚半两起,至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更铸四铢半两钱,先后行用约30年。
榆荚钱范主要出土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陕西关中和东方商业中心齐鲁,目前仅见石范和铜范两种,且以石范居多。因“更令民铸钱”政策,使得当时的人民可自行铸币,所以模和范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铸币质量普遍不高。
(西汉榆荚半两钱铜母范 院藏)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这件西汉初期榆荚半两钱铜母范,为立式顶注板形母范。该母范长15.9厘米,宽7.1厘米,厚1.5厘米。浇道口凸起,浇注道居中,两侧有支槽与钱模相连,浇注道、支槽较细,两侧钱模各列5枚,钱模直径2.1厘米,穿口宽1厘米。该母范是典型的直流分注式板型范,母范上的浇注道及钱模凸起于范面,钱模上的文字是正书阳文。看了这件铜母范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母范上的钱模其实就是铸造出来钱币的形制,这也是“母范”区别于“钱范”的一大特征。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微课堂的所有内容啦,至于铸钱工艺,敬请大家关注宝博微课堂,下期精彩内容不容错过哦!
编辑:李大虎 王娅
责编:崔睿华 杨倩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