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青青,我们的家乡宝鸡都有哪些美誉
呢?
我知道!周秦文化发祥之地,青铜器之乡,炎帝故里!
大美宝鸡,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年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宝鸡都有哪些灿烂的文化遗产瑰宝呢?
快给我讲讲吧!
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为“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文献、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
宝鸡作为周秦两大王朝的重要发祥崛起之地,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除了大量文物之外,宝鸡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共有27处。包括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慈善寺石窟、北首岭遗址、凤凰山遗址、杨家村遗址、法门寺遗址、太平寺塔、周公庙、扶风城隍庙、杨珣碑、水沟遗址、益家堡遗址、桥镇遗址、赵家台遗址、茹家庄遗址、成山宫遗址、李茂贞墓、净光寺塔、金台观、血池遗址、孙家南头仓储遗址、柳巷城遗址、石鼓山墓地、太公庙秦公墓、宝鸡申新纱厂旧址。
·周原遗址 ·
周原遗址是周的发祥地,位于陕西省扶风、岐山两县接壤处,保护面积24平方公里。这里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迄今共已出土文物数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出土数量多、铭文多、考古价值高著称。
·秦雍城遗址 ·
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的都城,秦国从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长达294年。197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秦雍城遗址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秦雍城遗址的宏伟规模,不仅反映了秦国早期国力的逐渐崛起和强大,而且显示出“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浩大气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
宝鸡素有“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以彩绘泥塑、木版年画、剪纸、刺绣、皮影、草编、罩金漆器等民间艺术享誉海内外。其中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西秦刺绣、炎帝祭典、民间社火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凤翔木版年画 ·
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其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鼎盛时期,生产者多达一百多家,画局也有十多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设计、雕刻、印刷、彩绘、发售的作坊。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秦刺绣 ·
西秦刺绣一直是古色古香、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有平绣、悬绣和拼缝等各种绣法,其技艺自成体系。西秦刺绣题材丰富多样,构思奇巧浪漫,造型简洁夸张,色彩明快热烈,与宝鸡一带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关系密切。
西秦刺绣因其古老的传统和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在中华刺绣领域拥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因此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凤翔泥塑 ·
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其起源于周秦时期,盛行于唐代,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明代以后的流传过程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凤翔泥塑成为了融周秦文化、汉唐文化、南方文化等诸多文化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态。凤翔泥塑的制作要经过毛稿制模、彩绘、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其造型优美、生动逼真、具有乡土生活气息。2006年5月20日,凤翔泥塑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社火 ·
社火,又称“演社火”,是指在传统节日里扮演的各种杂戏,“民间鼓乐谓之社火”,社火的内容非常多,如西北地区的社火表演内容包括踩高跷、耍狮、扭秧歌、跑旱船、铁芯子、打铁花、耍腰鼓、骑竹马等。“社火”来历源远流长,经历史发展,社火已不仅指传统节日举行的民间游乐活动,还用作民间节庆日所有游乐活动的总称,传统节日、庙会等,都可以组织社火活动。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保护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冯姣雅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