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这首诗写到,在大暑之后的深夜,由于天气炎热,诗人走到屋外纳凉,他看到了荧光点点的萤火虫,在酷暑中给人带去无限的浪漫和清凉。在白日,他还备好了消暑的菰米邀请朋友来做客。在等待朋友的时候,躺在纱帐中翻阅经史子集,期待清风拂过。
大暑介绍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时候,一年中“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时节阳光强烈、高温且多雨,虽然有湿热难耐之苦,但是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同时,这个节气是很多地区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频繁出现的时期。
大暑节气知多少
古人如何避暑纳凉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冰镇食物、酒水是现代人度过盛夏的重要选择。其实在周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冰,来度过炎热的盛夏了。
《周礼·天官》中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夏颁冰,掌事,秋刷。”
“凌人”就是掌管冰的官吏,他们会在夏历的十二月开始在河面上斩冰,并以三倍的量藏入“凌阴”中。在春天要检查用来盛冰的“鉴”。到了夏天,美味珍馐都要放在冰鉴中防腐,酒水等也要盛在冰鉴中。祭祀和宴请宾客时,都要用冰。王大丧时,也要供给寒尸所需要用的冰。冰不仅供王室使用,王也会赐冰给臣下。
青铜冰鉴•战国时期
1977年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这里记载的“冰鉴”,就是古人的"冰箱"了。1977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件“冰鉴”,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利用鉴内的冰块使缶中的酒水降温。
大暑节气知多少
大暑习俗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晒伏姜
大暑传统习俗之一
01
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的说法。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晾晒好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很有效果,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伏香
大暑传统习俗之一
02
烧伏香类似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治疗多种顽疾。
还有一种说法是百姓在伏天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喝伏茶
大暑传统习俗之一
03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大暑节气知多少
大暑三候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根据黄河流域周边地区景物,结合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之上,大暑的头五天,萤火虫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这正是一年观赏萤火虫的最好时间。
二候土润溽暑。大暑节气的第二个五天,土壤浸润,空气湿热,很适宜水稻等喜水农作物的生长。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节气的最后五天,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大暑节气知多少
编辑:刘瑞雪
责编:王 睿
审核:翟慧萍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