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对外宣传

宝博微课堂 | 年年逢重阳,岁岁皆平安

作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发布时间:2024-10-11 10:40:00  点击数: 返回列表

秋浓重阳日

敬老情更深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由来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个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天象崇拜和丰收祭天、祭祖活动。在‌《易经》中,“九”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称“重阳”。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象征着长久和健康长寿。随着历史的发展,重阳节逐渐融合了多种民俗活动,如登高祈福、拜神祭祖、饮宴祈寿等。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并在宋代达到鼎盛。‌




重阳节·民间习俗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和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


民俗·登高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古人觉得登往高处乘清气升天。


CHONG YANG


民俗·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CHONG YANG


民俗·插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在门口插茱萸,这是过节的仪式感,李煜的诗《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也说:“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描绘了人们插茱萸的场景。


CHONG YANG

周礼的尊老之义

DOUBLE NINTH FESTIVAL



西周“老人”之礼


西周称贵族中的老人为“国老”,除奴隶之外的老人被称为“庶老”。《礼记》记载,50岁归大夫管辖的乡里供养,60岁由诸侯管辖的国供养,70岁送到周天子所辖的学堂中敬养。制度还规定,50岁以上免徭役,60岁以上免兵役,每长10岁免除一些不适合的活动。至80岁者,一个儿子可以免除一些义务。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要去慰问,对90岁老者每天要送膳食。家有90岁的老人全家都免除义务,都跟着沾光。

从西周时代传习下来的乡饮酒礼,在明清时异常隆重。礼仪由当政者主持,一年一次或两次,明清时每年正月十五,十月初一举行。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仪式中被尊为上宾,其中既有退休官员也有一般百姓。其他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面前的食品不同,越年长越多,以体现尚齿尊老之义。




如今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佳节又重阳

九九情谊浓

愿时光不老

爱常伴左右



                       编辑:侯羽尧

                       责编:王睿 

                       审核:翟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