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是人类将水与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所需的形状,干燥后用火烧制而成的物品。陶器是人类最早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标志着人类社会一次飞跃性的进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陶器时古人不仅只用双手,还使用了各种巧妙的制陶工具,比如承托使用的陶垫饼、拍打使用的陶拍、修整使用的陶刮、磨光使用的鹅卵石、贝壳、小圆木等几十种之多。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认识三种古人在制作陶器时的小工具吧。
我是“陶锉”
新石器时代陶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陶坯制好后,因为是手制的缘故,难免有器壁薄厚不均或结合不牢等等问题,所以还需要将陶坯进行再次修整成型,陶锉就是在修整陶坯中使用的工具之一。陶锉形状有不规则的长方形、长圆形或椭圆形等,表面凹凸不平类似蜂窝状,这样可以增大摩擦力,方便使用。
我是“陶拍”
新石器灰陶拍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最早的陶器多为素面,器表没有复杂的装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表面出现各种纹饰,如绳纹、编织纹等,这些精美的纹饰是怎么出现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陶拍了。陶拍是古代制作陶器的用具之一,它是在陶坯成型且未干时用来修整器物使用的,可以使因手制等因素导致坯体结合不良之处紧密牢固,使器物表面光整。最早的陶拍也是素面的,后来逐渐出现弦纹、方格纹、锥刺纹等纹样,形状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虎形、鱼形、青蛙形等各种特殊造型的陶拍,这样在修整陶坯的同时,还可在陶坯表面留下拍印纹饰,起到装饰作用。
我是“陶纺轮”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纺轮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绳纹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它因形状如编结的绳子印痕而得名,有粗绳纹和细绳纹之分。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绳纹制作与绳子自然是分不开的,它是在陶坯做好晾至半干的时候,用缠有麻绳的圆棍或陶拍在器物表面反复滚压或拍打而成。陶纺轮虽小却用处很大,是制作麻绳必不可少的工具。制作麻绳时,一手将麻坯的一端高高举起,另一只手在低处搓动麻坯另一端的纺轮,纺轮就会带动麻坯转动,反复转动数次后,麻坯紧紧缠绕在一起,此时将经过旋转的麻坯取下,从中间对折后并在一起,缓慢放手,麻坯就会迅速的纽缠在一起,从而形成一股麻绳。
小工具,大智慧。小小的制陶工具,不仅赋予了陶器迷人的魅力,更是古人卓越智慧的印记。
编辑:崔睿华
责编:崔睿华
审核:翟慧萍